张爱丰:坚持选人用人和严格管理相统一
张爱丰:坚持选人用人和严格管理相统一🔇《张爱丰:坚持选人用人和严格管理相统一》🕊“你在前线抗击疫情,我在后方为你保驾护航。”社会各界正为白衣战士锻造坚实“铠甲”,祈愿战士早日凯旋。
必须大力加强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始终把生态环境作为城市发展不可逾越的底线和红线,决不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求发展,用更高标准、更大力气、更严执法,加强环境建设和污染治理,遏制环境恶化势头,切实把科学发展落实到生态环境改善上。,这是一次新的伟大长征,这是一场新的伟大斗争。机遇和风险同在,发展与挑战并存。
其次,管住行政执法。行政执法中一些乱象诸如执法不规范、不公正、不文明、不作为,以及任意性、选择性执法等,是法治政府建设的短板。管住行政执法,规范行政行为,才能补齐短板,达到行政违法或不当行为明显减少,对行政执法的社会满意度显著提高之目的。为此,《纲要》提出的着力点主要有:一是完善行政执法程序。建立健全行政裁量权基准制度,细化、量化行政裁量标准,规范裁量范围、种类、幅度。尤其是建立执法全过程记录制度,制定行政执法程序规范,明确具体操作流程。健全行政执法调查取证、告知、罚没收入管理等制度。严格执行重大行政执法决定法制审核制度,未经法制审核或者审核未通过的,不得作出决定。二是推行行政执法公示制度。有条件的地方和部门2016年年底前要建立统一的行政执法信息平台,完善网上执法办案及信息查询系统。三是加强执法监督,加快建立统一的行政执法监督网络平台,建立健全投诉举报、情况通报等制度,坚决排除对执法活动的干预,防止和克服部门利益和地方保护主义,防止和克服执法工作中的利益驱动,惩治执法腐败现象。,就像有了雷达的引领,飞机才不会在行进中迷失方向;经济社会发展,也正是因为有了“五大发展理念”这一指挥棒才能鹏程万里。“理者,物之固然,事之所以然也。”五大发展理念这一不可分割的整体,相互联系、相互贯通、相互促进,共同构建了中国发展的时代新格局。全党同志要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新的发展理念上来,努力提高统筹贯彻新的发展理念能力和水平,确保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征程。
许多历史上的社会现象都会在历史横断面上铺展开来,从而使社会科学研究可以把历史放置在现实之中。其实,任何一个历史时期都有着独特的社会现象,那些在历史上曾经出现过并在现实中依然存在的社会现象不应成为社会科学研究的关注重心,至多只是我们把握现实之历史脉络的材料。反之,如果把历史积淀下来的因素作为关注重心,就会低估那些伴随时代发展而新出现的因素的价值,就会对历史上的辉煌抱有诗意的幻想,甚至总会找到证据证明今不如昔。事实上,在人类进步的足迹中,我们看到的恰恰是那些新生的社会因素逐渐成长起来,并引导着历史前行的方向。特别是在全球化、后工业化时代,高度复杂性和高度不确定性使得历史积淀的因素、新生的因素都汇聚到了一起,并相互激荡,甚至使我们的社会呈现出风险社会的特征。在这种情况下,社会科学研究应当把关注的重心放在哪个方面呢?我们虽然主张从现实出发,但决不是从历史积淀下来的那部分现实出发,而是要从新生的社会因素出发。唯有如此,才能提升研究的价值,才能找到人类前进的方向,才能把人类从当前的风险社会中引领出来。,人民出版社政治编辑一部主任张振明介绍说,《周恩来答问录》一书从编选到出版,用了近三年时间。拿到书稿后,出版社按规定履行了报备程序。
选对题目。42次“双周协商座谈会”一会一题,实践证明选题是会议成功与否的关键。从共性上讲,政协会议的协商议题都应“以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和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实际问题为内容”。符合上述要求,无论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哪方面问题作为“双周协商座谈会”内容都是适合的。反之,若选择游离于社会生活之外的清谈闲话,就没有尽到政协履行职能应有的职责。同时从个性上讲,与政协全体会议的“全面协商”、政协常委会议的“重点协商”、专题协商会的“专题协商”在人数和时间都很不相同,每次“双周协商座谈会”要在短短3小时以内把问题谈透彻、论完整,它该选择哪些具体问题是有特性、有规律可循的。,(二)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认真践行党的宗旨和群众路线。
党报党刊,是传递党声、政声、民声的重要渠道;干部读报,是贯彻落实上级精神、学习从政做人之道、倾听掌握民意的关键方法。因此,阅读学习党报党刊之于领导干部,意义不言而喻。,五大发展理念,解决的是怎样发展和发展为了谁,实际上就是发展的路径和目的问题。创新发展是“十三五”时期经济结构实现战略性调整的关键驱动因素,是实现“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下全面发展的根本支撑和关键动力,推动着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和共享发展迈向更高阶段,揭示了如何激发新的发展动力问题。协调发展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保证,是提升发展整体效能、推进事业全面进步的有力保障,能够显著推进绿色发展、共享发展进程,揭示了如何解决发展不平衡问题。绿色发展是实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的历史选择,是通往人与自然和谐境界的必由之路,它需要技术创新和理念创新,同时有效提升人们生活质量,使共享发展成为有质量的发展,揭示了如何解决人与自然和谐问题。开放发展是中国基于改革开放成功经验的历史总结,是一个国家和地区走向繁荣的必由之路,也是拓展经济发展空间、提升开放型经济发展水平的必然要求和发展大势,使发展更加注重创新,更加重视生态文明影响,更加有利于实现共享发展,揭示了如何解决内外联动问题。共享发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集中体现,也是我们党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根本宗旨的必然选择和奋斗目标,它注重更加公平、更加正义,是坚持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揭示了如何解决社会公平正义问题。五大发展理念相互贯通、相互促进,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
前不久召开的全国党校工作会议是在全面从严治党的大背景下召开的一次谋划党校工作与发展的重要会议。会议召开前夕,中共中央颁发了《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校工作的意见》,意见中提出要加强上级党校对下级党校的指导,坚持统筹协调、上下联动,强化全国党校系统的整体功能。意见还提出,要加强对社会思潮的辨析和引导,发挥党校报刊、网站等思想理论阵地的作用,及时澄清模糊认识,抵制错误思想,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笔者之所以认为建设法治社会是建设法治国家的条件,理由主要有三:其一,法治国家建设需要法治社会建设的配合、支撑。只有在加强法治国家建设的同时加强法治社会建设,法治国家建设才能获得适宜的环境。法治国家不可能在虚无缥缈的空间建设,而必须在现实社会中建设。现实社会是法治国家建设的无可选择的空间。很显然,只有不断打造整个社会尊法、信法、守法、用法的法治社会环境,才可能不断推进法治国家的建设。试想,如果我们的整个社会都不尊奉法律,不信仰法律,我们的大多数国民都不懂法、不信法、不守法,在这样的社会环境中,我们还能建设法治国家,建成法治国家么?在这样的社会环境中建设、建成法治国家即使不是完全不可能,也会是非常非常困难的。当然,法治社会与法治国家的建设是一个互动的过程,法治社会的建设也有赖于,而且更有赖于法治国家的建设。其二,法治国家建设有赖于法治社会建设为之提供一定的协助治理机制。现代国家治理不同于传统的国家管理,需要社会的广泛参与。所谓“国家治理现代化”,最重要的特征就是治理主体的多元化。而在多元治理主体中,最重要的主体就是社会公权力主体。另外,像社会公权力需要国家公权力的监督、制约一样,国家公权力同样需要,而且更需要社会公权力的监督、制约。为此,必须加强法治社会建设,促进各种社会自治组织的生长、发展,提高其参与国家法制监督的能力。其三,法治国家建设的主体是人民,而人民是生活在各种不同的社会共同体之中的,他们同时是各种不同的社会共同体的成员。各种不同的社会共同体的成员的素质就是人民的素质。建设法治国家需要有高素质的人民,高素质的人民只能源于各种社会共同体的供给,源于法治社会的供给。没有法治社会培养、锻造高素质的各种社会共同体成员,高素质的人民就没有来源。而没有高素质的人民,就不可能,或至少是难于建设法治国家。
【編輯:玛丽娜·海德曼】
相关新闻
- 地方新规 报销标准不再“一刀切 2023-03-30 12:27
- 把群众工作做实做深做细做透 2023-03-30 12:06
- 从“巡视清单”看五大突出腐败问题 2023-03-30 12:32
- 掌握和运用“思想”的力量 2023-03-30 12:55
- 反贪立案数连创新高的秘密 2023-03-30 12:54
相关新发布
- 豪华官衙是一种最张扬的“奢侈宣言” 2023-03-30 12:54
- 走群众路线,先弄清群众是谁 2023-03-30 12:43
- 辛鸣:民主生活会的信号塔和标杆尺 2023-03-30 12:16
- 95年的历史征程:从哪里来,到哪里去 2023-03-30 12:06
- 肖叶:抓“关键少数”必须严字当头 2023-03-30 12:23